内蒙古在线_内蒙古热线_内蒙古新闻门户

热门关键词: 

【学经验 重实干 闯新路 】?省水省肥省人工 增地增产增效益 高标准农田建设让“粮田”变“良田”

来源:互联网 作者:内蒙古在线 发布时间:2023-08-21

  7月20日,全区小麦开镰暨麦田丰收节在巴彦淖尔市举行,拉开“塞外粮仓”河套地区小麦收获序幕,全区粮食生产实现开门红。

  在杭锦后旗蒙海镇红建村万亩小麦连片示范创意园,15台大型联合收割机呈“雁阵形”,正在有序收割小麦。金色的麦穗刚被卷入收割机,颗颗饱满的麦粒便从顶端的出谷筒飞入存储仓。种植大户王义正在将存储仓里的小麦装进拖拉机车斗,“今年我种了1016亩小麦,小麦长势良好,麦穗大,颗粒饱满,亩均产量预计超过1000斤。”他的嘴巴“咧”到了耳根,“高标准农田就是好,不但降低了种植成本,扩大了耕地面积,亩产量也增加了!”

  与普通农田相比,高标准农田到底“高”在哪儿?巴彦淖尔市农牧局种植业科科长李东伟作出专业解释:“高标准农田的‘高’首先表现在粮食产量上。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亩均增产10%以上,部分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可实现‘一季千斤、两季吨粮’。其次,农田抗灾减灾水平更高。从全国每3年的平均受灾面积看,2019—2021年的平均受灾面积比2010—2012年降低约45%。第三,资源投入利用效率更高。完善的农田基础设施大大促进了农业资源节约集约利用,亩均节水20立方米,节电30%以上,化肥和农药用量分别下降20%和10%,省工50%左右,节约成本50-80元。”

  天下黄河,唯富一套。河套地区因黄河水灌溉而富裕,然而,黄河水携带大量泥沙,常年的大水漫灌又导致耕地出现板结和盐碱化现象,加之农户的地块分散,日益精良的农业现代化设施设备无法施展身手,农户利益受到严重威胁。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,维护最广大农户利益,巴彦淖尔市在河套灌区大面积实施农田建设项目。

  针对河套灌区耕地碎片化严重、耕地“肥瘦”差异大等实际情况,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选址必须做到农民“五同意”,即同意农田水利项目建设、同意大破大立土地调整、同意出工和植树、同意社会矛盾自行解决,同意率达到85%以上;项目设计必须通过“六方”签字,即农民代表、村民小组组长、嘎查村书记、苏木乡镇长、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、旗县区政府主要负责人签字;项目建设实行“三打破、五统一、一重新”建设模式,即打破农户的承包界、打破杂乱的地块界、打破混乱的渠沟路布局,统一开挖渠沟、统一修整道路、统一平整土地、统一建设水利工程、统一营造防护林,建设完成后将土地重新分配经营;项目竣工验收后明确管护主体,建立“市统筹、县负责、镇监管、村落实”的管护机制,建管并重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。

  临河区新华镇新乐村村民吴二海是第一批高标准农田改造的受益人。看今朝想过去,吴二海感慨万千:“我16岁开始种地,30亩地一年纯收入最多1万元。虽然后来的收益逐渐在提高,但由于耕地分散,种植成本很难降下来。”“一开始建设高标准农田时,我们都有顾虑。可是到了收获的时候才发现,高标准农田不但降低了种植成本,增加了耕地面积,土地产出率也大幅提高,原来1亩地毛利润1200元,现在亩均毛利润达到2000元以上。”

  通过破立并举,高标准农田达到“田成方、林成网、渠相通、路相连、旱能灌、涝能排、盐渍降、土肥沃”建设标准,农田基础设施配套程度明显提高,农田水利设施进一步完善,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加强,土壤次生盐渍化得到有效遏制,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实现耕种面积增加2%左右,亩均增产50公斤以上,耕地质量平均提高1个等级以上,增收10%以上;亩均节水20立方米,化肥和农药用量分别下降20%和10%,节约成本50-80元。高效节水项目区实现“三省两增一提高”,即较传统大水漫灌省水70立方米,较传统施肥方式省肥7公斤,省工50%左右;亩均增产10%以上,节本增收20%左右;农产品品质得到极大提升。

  经过3年努力,巴彦淖尔市已建成232.19万亩高标准农田。今年,全市9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正在实施,土地流转、规模化经营步伐明显加快,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。

上一篇:我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稳中向好

下一篇: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