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9月22日是秋分节气,意味着真的要进入凉爽的秋季了。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中医内科侯茜主治医师介绍,秋分后气温下降,早晚温差加大,寒凉渐重,不少人会出现如干咳、咽痒、皮肤干、便秘等秋燥的症状。到底该如何养肺润燥呢?中医认为从饮食、情绪、作息等调整,助您安然度秋。 通讯员 崔玉艳 扬子晚报/紫牛新闻记者 杨彦 三个部位,最易干燥 肺是人体最“娇嫩”的器官,肺主秋,秋季的干燥易伤阴液,故此时的养生重点,需以养肺为主,润燥为要。 仲秋之后,燥气袭人,主要表现在三个部位:第一是呼吸系统,可能会出现口鼻干燥、咽部干燥等不适;第二是皮肤会逐渐感觉到干燥、瘙痒,甚至出现皮肤干裂、皮屑脱落等,尤其是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。第三是肠道干燥,肠道津液不足,出现大便干结难解、便秘、腹胀等情况。 秋分之后,适当进补 夏季能量消耗相对较大,饮食较清淡,所以秋分之后,可适当进补,增加一些营养物质的摄入,如鸭肉、猪肉、乌骨鸡、鱼、奶制品等。 侯茜主治医师说,秋季宜平补,可多吃白色的食物,如百合、莲子、荸荠、山药、梨等甘凉濡润之品。秋宜少辛多酸,少吃辛辣之物;忌食煎炸烧烤等肥甘厚腻之品;可多吃葡萄、石榴、柚子、山楂等酸性食物。 特殊人群应对秋燥各不同。老年人往往易气阴亏虚,应忌食大热大补之品,可适当服用六味地黄丸,亦可选择麦冬、百合、沙参等养阴润肺之品;痰湿较重者应清淡饮食,勿食油腻;有呼吸系统慢性病、皮肤病的人,应忌食鱼虾、螃蟹等;胃部偏寒的人应忌食生冷,注意胃部的保暖。秋可适当多饮水,避免暴饮暴食,预防胃肠疾病的发生。 情绪调摄,早睡早起 中医认为,秋在五脏对应于肺,肺在志为悲,所以秋季要尽量内心平静,神志安宁,情绪舒畅,切忌悲忧伤感,易损伤肺气。 秋分后,应尽量早睡,尤其是高血压患者,属于中医所谓“阳有余而阴不足”的情况,早睡觉可以借助自然的规律去平衡血压。睡眠姿势可选择侧卧为主,尽量不要张口呼吸,以助秋季养生之道。中医认为一天中养肺的最佳时间是早上7点到9点,此时选择慢跑、打太极拳、八段锦等有氧运动,能强健肺脏的功能。 三款药膳,秋季最宜 1、薯蓣饮 生怀山药20-30克切片,清水冲洗后煎水代茶饮。山药古称薯蓣,味甘酸,能滋阴又能利湿,能滑润又能收涩,可补肺、脾、肾三脏,且其含蛋白质最多,宜多服常服,适用于虚劳乏力、大病术后、消化功能不好、慢性咳嗽气喘等最佳平补之品。 2、增液汤 玄参15克、麦冬12克、生地12克一起煎水代茶饮,能润一身之燥,适合阴虚体质患者,如口干口渴、复发性口腔溃疡、习惯性便秘、慢性咽炎等可常饮用。 3、荸荠百合雪梨羹 荸荠5个,百合20克,雪梨1个,冰糖适量。荸荠洗净去皮,捣烂;雪梨去皮去核,切小块;百合洗净。三者一起下锅加适量水,煮至糊状,加适量冰糖后搅匀。有滋阴润肺、止咳化痰、清肺除烦功效,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、慢性咽炎出现干咳、咽痒、痰少、痰粘不易咳出等人群。 (责任编辑 :韩璐) |